“滿而損,謙受益”,這是流傳百年的古訓,謙遜也一直被視為中國人民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
可是物極必反,生活中常有許多不能容忍的謙遜。領導的講話、設想、方案、計劃,明明有錯,實施后百害而無一利,但有的人就是緘口不言,在領導面前要謙遜;同事的意見、見解明知有錯,傳開后會貽笑大方,但有的人卻守口如瓶。同志之間要謙遜,自己可以勝任,甚至能干的很出色的工作,有的人卻連拖帶躲,工作上要謙遜......
可見,謙遜并不都是美德。在此謙遜絕非胸有城府,深而不露,大智若愚,而是成了“模糊劑”的代名詞,妨礙了人們大腦的正常思考。“敢干”變成了想出風頭,“自薦”變成了“發(fā)官癮,有野心”,“開拓、創(chuàng)新”變成了“莽撞”,在國家急需人才的激情、熱忱、大刀闊斧,而對今天的青年而言最可貴的是陳規(guī)舊習。歷史上不乏向這種“美德”挑戰(zhàn)的人物,例如兩千多年前的毛遂......
青年就是未來,“自家”之事,我不干,誰干?認清自我價值,向社會向人民貢獻、給予,這才是青年人應該具備的品格。生活中多一點朝氣、競爭、開拓、進取,少一點做作,對我們的事業(yè),對我們自身的成長無疑是大有裨益的。
上一篇: 我想發(fā)明一種神奇的手機
下一篇: 過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