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說在夷陵黃花鄉(xiāng)有個叫“南邊”的小村,至今還保存著清代民居,向往己久,終于在一個清朗的秋日,帶上霄,去訪一訪這位山中的老者。
司機加大油門馳騁在充滿豐收氣息的鄉(xiāng)間公路上,全然忘了車上乘客要到哪里去。我忽然瞥見路邊牌子上赫然寫著“南邊村三組”的字樣,遂急呼司機停車。問及老屋,車上人人皆知,競相給我們這一大一小指路。自詡地理學(xué)得不太糟,憑著村民的指點,今天總該找到那一方圣地吧。
小憩一下,進入了一個小山村,村里很安靜,牲畜都在圈里打著盹兒。錯落有致的梯田早已被翻整一新,安靜地等待種子的入住。游蕩間,忽然瞥見一棵與眾不同的大樹靜靜佇立在土屋邊,扇形的小葉綴滿枝頭,秋日的陽光給它鍍上一圈一圈的金邊。哦,這就是佑護村民千年的銀杏樹么!眾里尋她千百度,她卻這么不經(jīng)意出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,布滿褶皺的樹干訴說著千年的蒼桑。遇見千年古樹,也不枉此行的辛苦了。
終于轉(zhuǎn)到公路上了,路旁的人家多了起來。走著走著,一塊“保護文物”的牌子冒了出來。走上石階,一座雕刻著飛檐的青磚屋掩在一片綠油油的莊稼后面。高高的風(fēng)火墻,翼角飛出漂亮的弧線,墻面雖已斑駁,但殘留的祥云、神獸的紋飾向人們訴說著它昔日的榮華。南邊村相傳在清朝年間受賜楠木金匾,得名“楠匾村”,后世以訛傳訛成了“南邊村”。繁華早已落下帷幕,先人留下的英名還在,后世子孫承襲祖先的蔭佑,在老屋周圍新砌了房子,把祖上的榮耀一代一代傳承下去。老屋像洗凈繁華的儒者,默默守護她的子孫。房檐下,一位大伯正仔細(xì)洗著臘肉,看見我們,邀我們進老屋坐坐。屋外秋日炎炎,一進屋,卻有一股撲面而來的幽靜與清涼。一談起老屋,大伯眉飛色舞,直夸老屋種種好處:“冬暖夏涼,我娃們在宜昌買了新房子,我還是愿住在老屋里。”長輩對祖屋的眷戀,就像種子之于大地,無論走多遠(yuǎn),根總在那里。
城市化進程讓我們住進鋼筋水泥的森林,故鄉(xiāng)仿佛已漸漸離我們遠(yuǎn)去。那繁華背后,心靈可有歸宿,愿這寂靜的小山村,是我們永遠(yuǎn)的故鄉(xiāng)。
上一篇: 致逝去的青春
下一篇: 又回廣聯(lián)